歷經多年篤行自主創新數字化轉型和發展,羿天設計集團全力打造的“基于LTC的建筑裝飾設計業務數字化管控能力”,于4月19日成功通過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版(AAA級)貫標評定,成為中國首家榮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AAA級評定的設計企業。

兩化融合是指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發展,即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環境下,企業圍繞其戰略目標,將信息化作為企業的內生發展要素,夯實工業化基礎,實現創新發展、智能發展和綠色發展的過程。推進企業兩化融合是自身提高競爭力、適應型經濟、實現現代化的內在需求,是實現企業適應國際環境、融入全球經濟的戰略選擇。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是一套企業可參照執行的數字化轉型方法體系,也是我國首個覆蓋兩化融合全局、全要素、全過程的管理體系標準。其評定結果被作為評判企業綜合發展潛力的重要依據,而AAA級是目前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可申請的最高認證等級。
今年年初,住建部印發《“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明確建筑支柱產業地位將更加穩固的目標。其中,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作為關注重點,促進建筑業從過去的“增加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建筑行業實現全要素數字化升級、轉型與再造已是大勢所趨。
作為行業的先行者,羿天設計高度重視“兩化融合”及數字化轉型工作,早在2015年起就率先啟動企業戰略變革和轉型,將管理信息化、產品數字化、設計協同化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過程中持續改進和優化。在篤行數字化轉型的探索積淀后,現已進入綜合集成和協同創新階段。從基礎網絡建設到業務應用系統集成,已形成頂層決策支持、中層運營管控、基層服務支撐、相關方協同支撐的兩化融合系統管理架構,以建筑裝飾設計項目為主線,以核心業務的數字化管控為重點,運用信息化和BIM技術,建設“一個中臺、兩個平臺、六大系統”,形成“智慧羿天”的總體架構。

自2016年起,為了更好地支持集團自主經營管理創新變革的貫徹和執行,羿天設計采用LTC先進方法論為指導,在梳理和優化全業務流程的基礎上自主開發了IT綜合管理業務中臺。通過全業務流程數據的獲取、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數據作為信息溝通媒介的作用,解決了跨部門、跨業務環節的流程級信息透明問題,基于量化分權的數據透明化、核算自動化,從而驅使企業數字化轉型達到流程級標準,提升業務流程集成融合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
在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另一方面,數字化協同設計、設計產品數據化、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建筑機器人等新業態齊頭并進;此外,AI與設計的融合、BIM快速建模技術、BIM與CIM的融通、BIM云平臺建設等亦是如火如荼的進行。羿天設計作為全國最早將BIM引入建筑裝飾設計的公司之一,緊跟BIM發展趨勢,高度重視BIM技術的發展,積極開展了大量BIM正向設計技術在大型公共建筑裝飾設計領域的融合創新應用工作。結合公司核心技術與服務優勢,羿天設計將建筑裝飾設計植入BIM技術,通過室內裝飾BIM、幕墻BIM、二次機電BIM技術在項目中的運用,積累了豐富的BIM項目業績與經驗。羿天設計在深圳地鐵12號線、14號線、16號線、深圳交易集團總部大樓、亞心總醫院、光谷廣場綜合體、武漢地鐵7號線、湖北麻城喜來登酒店、浙江杭州黃龍體育館、杭州動漫城等項目中應用BIM技術,研發BIM在建筑裝飾設計中的應用價值,最終實現提高設計質量,縮短項目周期,節省項目成本的目標,獲得2017年湖北省第五屆建筑信息模型(BIM)設計大賽三等獎。此外,還參與了國家級行業標準《建筑裝飾裝修工程BIM設計標準》(T/CBDA 58-2022)的制定。
經過十余年的前瞻性布局,羿天設計已從專業化設計單點突破,過渡到集團化、系統化、全國性響應,全面開展EPC全過程咨詢業務,并形成了以BIM正向設計一體化設計為核心的集團全業務過程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數字化建筑生態產業鏈。基于全集團強大的設計資源優勢,羿天設計充分融合BIM技術,構建起了涵蓋室內設計、裝配式精裝、幕墻、鋼結構、園林景觀等行業全過程業務體系,并積累了行業領先的技術和大量項目落地經驗,進而推進BIM技術的實施和推廣,促進我國建筑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長期有效的運行,羿天設計將進一步深化數字化應用,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設計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打造與客戶、供應商的產業鏈協同發展的開放價值生態。本次AAA級認證的獲評,既是國家相關部門和行業對羿天設計多年來持續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BIM設計能力的肯定,更是對羿天設計“堅持信息化發展,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鼓勵,為企業的管理創新和技術進步開啟了新篇章。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利用兩化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企業“智慧設計”建設,不斷提高BIM正向設計的應用水平,打造平臺化、共享化、集成化、智能化等兩化融合新格局,為建筑設計行業的數字化發展貢獻力量。
BIM相關案例 Relevant cases
光谷廣場綜合體是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體,總建筑面積161672㎡。項目位于武漢光谷轉盤下,集合了3條地鐵和2條市政公路隧道,開挖土方相當于20個普通地鐵站,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組成最復雜的地下空間工程。地鐵車站跨度超級大,工程主體為直徑200m圓形,基于五線交匯,采用了大凈空、大跨度結合地下中庭、下沉廣場等空間形式,主體工程采用連續15m+最大26m跨度結構。
▲站內效果圖

▲BIM模型

▲三維剖切
武漢地鐵7號線一期全長30.85公里,為地下線,共設站19座,標準站12個。BIM設計標準站為其中的新華路站。新華路站總建筑面積40100㎡,共二層。地下一層為站廳層,地下二層為站臺層,設有6個出入口。該項目榮獲2017年湖北省第五屆建筑信息模型(BIM)設計大賽三等獎。
▲站內效果圖▲三維剖面

▲三維節點

▲管綜剖面

▲室內視圖
亞心總醫院位于江城大道,緊鄰三環線和武漢地鐵6號線,建筑面積約234000㎡,地下4層,地上23層,設1200張床位,檐高約100m,醫院可輻射整個沌口和漢陽片區。
▲實景圖
